万圣节恐怖游戏鉴定指南

  • 游戏茶馆
  • 2021年11月02日06时

文/黑猫

导语


来自钱包空空的恐惧远比妖魔鬼怪更加“真实”


至少在万圣节之前,这篇鉴定指南完全不在我的计划之内。作为国外的“舶来品”,国内的万圣节并没有任何的文化基础和氛围,更像是各路商家“大显神通的财富密码”。相比国外友人在吓人方面的天赋异禀,国内的“玩家”大部分还处于参加一下party,逛逛主题乐园的“幼儿园”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显然钱包被扫荡的恐惧感比肉体来得更加真实。

作为一名普通的玩家,我自认为过万圣节最好的方式,自然是闭灯摸黑玩恐怖游戏,充分感受精神层面的感官刺激。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万圣节当天,我却被老婆生拉硬拽到某主题乐园,美其名曰“感受最真实的恐怖氛围”。在号称“万人沉浸式体验,百鬼夜行大型表演”的噱头下,我陆续经历了群魔乱舞,坟头蹦迪,灵车漂移等各种“限定事件”,终于看着空空如也的钱包,得到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打游戏”这种最真实的感悟。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主题乐园就真的一无是处,至少在最后离场,将近万把人堵在门口出不去,高喊着“RNM,退钱”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万人沉浸式体验到底是什么感觉。

于是,回到家里,我立马痛定思痛的把这篇万圣节恐怖游戏鉴定指南火速加入到计划之内,想要依靠着一丝微弱的“呐喊”来解救各位处于“水深火热”的男性玩家们。至少下次在你们的老婆或是女朋友抛出“万圣节怎么过”这种致命问题的时候,你们可以拿着这篇鉴定指南,义正严词的告诉她:“宝贝,我来告诉你什么是血压拉满,头皮发麻的沉浸式恐怖”。

01

3D区扛把子:

《零:濡鸦之巫女》

相信我放出第一张游戏截图的时候,一定有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指着其中穿着清凉的女主角,发出一声质疑:“黑猫老师,你这不对啊,这怎么能是恐怖游戏呢,这位小姐姐可是在某网站上频频现身的。”

看来这位小兄弟是有备而来。其实《零》系列在发售之初,就打着日式恐怖游戏的旗号名噪一时,各种清凉的小姐姐外加以射影机照相的方式进行驱灵也成为了系列的标志。

再回头来谈谈本次的新作《濡鸦之巫女》,作为系列的第五作,《濡鸦之巫女》早在2014年就登陆过wii U平台,本次高清重置也是系列首次移植到PC平台,不少玩家也在任天堂公布宣传PV后,信誓旦旦的表示“既然敢登陆到PC平台,那以后穿什么就由不得你了。”因此,后续也出现过很多服装被魔改的版本,不过这依然是一款品质优秀的恐怖游戏。

《濡鸦之巫女》的剧情主要围绕着“自杀圣地”日上山,以三位主角的离奇经历作为线索,试图还原出一则由民俗和仪式编织的怪谈。而在游戏中,玩家需要通过给各种恶灵照相将其消灭,由于在近距离范围内会发动伤害巨大的致命一击,因此常常会出现不少胆大的玩家拿射影机直接怼鬼脸的场景。

此外,作为开发商的光荣特库摩,在女性建模上的造诣可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玩家被女鬼群殴的恐惧感。“濡鸦之污女”也吸取了前辈《死或生》系列的优良传统,无论是X摇还是服装,都非常的养眼,也难怪有不少吃瓜群众会对此产生误解。

02

人比鬼多系列:

《恐鬼症》(Phasmophobia)

在去年万圣节之前,一款被玩家称为“作死模拟器”的恐怖多人游戏横空出世,凭借别具一格的玩法以及当时直播行业的推波助澜,一度成为销量破千万的恐怖独立游戏大作。

《恐鬼症》相比其他恐怖游戏,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款四人合作的“寻鬼”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是超自然调查员,需要凭借温度计,十字架,通灵盒,摄像机等一系列高科技装备,在各种闹鬼的场所中,一边完成各种任务,一边竭尽全力的寻找蛛丝马迹,最终通过这些收集到的线索来判断鬼的类型。

这种“另类”的游戏方式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各路“寻鬼”爱好者。就此也形成了玩家的两极分化,大佬玩家各种秀操作,在鬼屋中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来去自如,萌新玩家则躲在安全区中瑟瑟发抖,盯着显示器高喊666。

在游戏中,“叫魂”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招鬼方式,就和字面意义一样,玩家可以利用麦克风,通过叫喊鬼魂的名字来吸引其注意力, 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短语来激怒或是缓解鬼魂的情绪,这种语音识别玩法极大的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

《恐鬼症》同样支持自定义房间,不过在接入了创意工坊之后,这款游戏显然被玩坏了。在解锁了房间人数之后,经常能看到上百名玩家把鬼屋挤的水泄不通,各种类似《好运来》的BGM轮番轰炸,人比鬼多的盛大场景。

03

陈老师,嘿嘿,我的陈老师:

《烟火》

如果说今年国产恐怖游戏最大的黑马,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喊出《烟火》的名字。尽管只有不到4个小时的流程,不过在《烟火》中,你可以感受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式恐怖。

《烟火》作为一款中式恐怖美学游戏,在游戏画面上并没有沿用主流的3D第一人称视角,而是回归到了横版2D水彩风格。玩家扮演的林警官因调查葬礼上的一场意外火灾而陷入各种离奇恐怖的事件,最终牵扯出一件尘封已久的灭门惨案。

在大多数恐怖游戏还执迷于“JUMP Scare”的时候,《烟火》另辟蹊径,在剧情和表现手法上大作文章。无论是扑朔迷离的诡异事件,还是和解密玩法完美融合的闪回设计,《烟火》将一切的发力点都集中在了“情”上,而围绕“情”这个主题所发散的“人性”以及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通关之后的玩家无不感到战栗和唏嘘。

当然,作为《烟火》的另一大贡献,作为游戏女主角的陈老师意外大火,不少玩家也趁机连夜换了老婆。而不久之前,《烟火》也已经正式官宣将要改编成真人剧,相信以该游戏的剧情品质,还会再引发一阵中式恐怖美学的热度。

04

一拳超人老岳父:

《生化危机7》

在《生化危机7》正式发售之前,仅仅一个PV就迁怒了新老玩家,老玩家怒骂第一人称视角没有元老级的角色加盟失去系列灵魂,新玩家则认为回归解密失去了突突突的特色,可以说,作为变革之作的《生化危机7》成为了系列粉丝最不看好的一作,然而从最近卡普空公布数据来看,《生化危机7》的销量已超千万,傲然矗立在系列的顶峰。

在克你死,李三光之后,《生化危机7》可谓是玩家梗最多的一作,什么“一拳超人老岳父”,“洗手战神伊森”,“相亲相爱一人家”“柜子动了,我不玩了”等等贡献了一大堆的游戏梗,在很长一段时间让新老玩家津津乐道。

尽管在流程长度上不尽如人意,敌人设计上偷工减料,不过我依然觉得《生化危机7》算是系列前三的作品。就冲着多少人在游戏开头,因为一段地下室的“激情演出”,做到下游戏,卸载,关机,换裤子一气呵成,《生化危机7》在恐怖氛围的营造就已经超越了历代作品。

当然,首次采用了RE引擎,也让《生化危机》画面质感更加真实,尤其是在小型物体的细节展现上,超强的优化加持也让万年的卡表配得上玩家叫一声“大哥”。

结语

其实上述谈到的几款恐怖游戏也只是抛砖引玉,仅仅从建模,多人联机,剧情和氛围营造等几个方面选取了其中几个比较典型的作品进行鉴定,像是其他风格独特的优秀恐怖游戏,比如《逃生》《恶灵附身》《层层恐惧》《活体脑细胞》《生化奇兵1》《死亡空间》等等,就留到下一篇再进行详细鉴定。当然,作为“薛定谔”的专题,下一篇还有没有我也不太清楚。

在此也欢迎各位玩家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分享一下在刚刚过去的万圣节期间,哪一款恐怖游戏最适合多人或是单人过节。当然,相信也有不少玩家也已经感悟到了另一种真谛,在G胖万圣节“抢钱”一般的打折活动洗礼下,同样也能得到血压拉满,头皮发麻的沉浸式“恐怖”体验。

最后再提一句,这里没有水猴子,水鬼倒是可以去《零:濡鸦之巫女》的游戏里找找。



联系作者请点击




推荐阅读



每一个「在看」,都是鼓励

文章转发自游戏茶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